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传统企业上云的三个正确姿势是什么?
阅读量:4202 次
发布时间:2019-05-26

本文共 3193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0 分钟。

7月5日的腾讯“云+未来”峰会,也许大家还记忆犹新。在峰会上,万科集团总裁郁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敏洪、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都分别针对智能社区、在线教育、智能家居三大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并不是一场命题作文,更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早在一年多以前,很多传统企业就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甚至在部分传统企业的老板心中,互联网就像《三体》小说中那个神秘的三体世界,捉摸不透,但足以毁灭一切。三体里面,有一句著名的话:“消灭你,与你无关”。

 

难道真的没有关系吗?

 

在这场峰会上,马化腾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未来是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方式处理大数据”。从这个观点里面,仿佛可以看到了“面壁者”所一直寻找的一把钥匙。

 

虽然峰会上的讨论,并未给出具体的药方,但是药引已足够。

 

创造增量市场,而非改造现有流程

 

罗辑思维有一期节目叫“发现你的太平洋”。

 

这期节目,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别跟存量较劲,寻找增量,边缘创新,发现新大陆。很多传统企业,当他们想通过上云来试图拥抱新的业务模式时,会发现面临非常大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➀ 原有的IT架构,很难向云端迁移

 

➁ 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做这样的迁移

 

➂ 原有的IT管理和维护人员,无法理解云端的业务模式

 

➃ 原有的数据格式,无法适配云的模式

 

曾经和一个银行业的朋友谈到金融业务上云的问题。当时他给出的结论是不要指望传统的大银行能够将业务搬迁到云上面。因为银行的这些系统,都是好多年累积建设起来的。所有的业务软件,数据,都是以传统的方式去设计的。没有人能够迁移的了。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很多银行开始试水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业务。云其实是可以驱动业务创新的。譬如,有些银行会定期做理财产品的限量抢购,做会员的运营,做小额支付,做远程开户。这些业务,都是银行业务最佳云上实践。

 

除了用于新的业务模式以外,云还可以用于流程的创新,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去年回老家,和农村信用社的朋友聊到征信的问题。在农村贷款其实非常困难,因为很多农民没有任何的征信记录。通常都要配备很多信贷员,去农民家里现场勘测。如果一笔贷款用途是购买生猪,甚至每个月都要去现场数,有多少头猪。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机构,基于云上面做了一点点非常简单的创新。利用云上的音视频能力,开发一个APP,让贷款人实时直播一下现场场景,就可以不用信贷员亲自走乡串户了。节省了宝贵的人力资源。这种方式,虽然没有所谓的大数据征信那么高大上,但是确确实实是用技术手段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万科郁亮在演讲中,提到了万科开发了一个APP“住这儿”将业主和物业连接在了一起,这其实也是一种业务模式的创新。万科上云,并不是将其复杂的OA的系统改造后搬上云端,而是利用云来创新新的业务模式。

 

顶级云计算战略家 Joe Weinman 认为,云的未来,不是一个成本中心,而是一个利润中心,它能创新很多新的业务模式,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泰康人寿,之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保险公司。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他们也尝试一些新的业务模式,探索向互联网去转型。2015年春节的时候,他们率先尝试了微信红包的模式,吸引了超过5000万的用户,通过对这5000w的用户运营,创造了平时30倍的业务量。其实,这背后是依靠了腾讯云超过300台云主机,620GB的NoSQL高速缓存的支撑。如果是传统的IT基础设施下,是无法尝试这样的业务模式的。

 

所以,既然传统的架构无法变革,我们更多的是通过云,去寻找自己的“太平洋”。

 

建立和云业务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在“互联网焦虑症”的影响下,很多传统的企业,纷纷制定了互联网化转型的战略。于是乎,一夜之间,很多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网上商城,有了自己的公众号,有了自己的网站,开始去做红包营销,开始去做产品秒杀,开始去使用云计算。这的确是具有互联网形态的新兴业务。但是,实际运作这些业务的,可能还是公司的老的IT部门,通过老的一些组织,一些老的人员,加上一些项目外包,开始尝试这些业务。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其实是分四个层次的:

 

➤ 第一层:传播互联网化(公众号,微博,微信,网站)

 

➤ 第二层:营销互联网化(网上商城)

 

➤ 第三层:业务流程互联网化(互联网融入到生产流程)

 

➤ 第四层:组织架构互联网(收购/控制新的创业公司)

 

从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路径来看,组织架构互联网化是最后最后一块拼图,也是最难的一块。IT系统云化,其实是业务流程互联网化的底层基础。IT部门+项目外包的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这种转型。

 

技术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康威定律”,大概意思是:有什么样的业务架构,就有什么样的团队组织架构,康威定律提出50多年了,一直在IT领域发挥的作用。云化转型非常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是有一套和自己的业务模式相匹配的组织架构。一个银行界的IT管理人员说过,银行系统为什么无法向云端迁移,最难的并不在于系统架构,不在于数据格式,而在于,如果发生迁移,整个银行的组织架构都会随之调整。技术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人的问题,利益格局的问题,是更难解决的。

 

那什么样的一种组织架构,才是与云业务匹配的架构呢?传统的公司,最好不要让自己的IT部门尝试去转变,因为思维模式是很难转变的。最好的方式,是去投资或者控股一个新的创业团队,让其独立去自由的发展。传统的公司可以导入资源,但是业务架构,组织架构以新创公司的模式去发展。小团队,敏捷开发,基于云去构建IT的体系,逐步将原有公司的数据导入过去,以一个点去带动公司业务逐步朝云化去转型。

 

大数据是果实,云化是种子,应该先播种

 

最近,大数据非常的火,很多人都认为,是传统企业转型的战略支撑点。都希望通过大数据去实现自己企业向互联网化的转型。甚至很多企业,认为,云就是等于大数据。于是乎,主动的去收集各种的数据,然后希望从数据中寻找珠玑。但是,我想说的是,大数据,其实只是云化的果实,并不是种子。所有试图把大数据作为一粒种子播种下去,希望收获果实的,都是搞错了逻辑。当企业真正尝试更多的互联网的模式,开始去接触海量的用户,并且内部实现了云化的转型,才会产生并记录更多的数据,才有能力收集和处理数据。这个时候,大数据才真正开始发挥出作用。才开始去正向的促进业务去增长,创造更多的利润。并且大数据并不等于很多数据,而是很多维度的数据,只有当多个维度数据在一起了,才能起化学反应,产生真正的价值。

 

譬如,白酒行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有的酒厂,尝试互联网化转型,在天猫,京东去开旗舰店,去卖酒,但是这只是很初级的营销互联网化,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化,也没有实现企业的云化。只能分享流量,但是无法沉淀和累积数据。茅台尝试自建网上商城。可以累积一些消费数据,但是流量又是瓶颈。洋河,做了一件事情,利用微信二维码实现了”一瓶一码“,每一瓶酒,都有唯一的二维码,微信扫码后,可以鉴别真伪,可以领取红包,还可以和更多的互联网场景连接起来。实现了商品和人的连接。这是一种生产流程互联网化,云化的必然结果。需要在生产流程,销售流程通过云计算去联通。但是正是由于这个结果,可以累积大量的数据,知道哪个用户,在什么时间,打开喝了这瓶酒。这是以往所收集不到的数据,但是,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洋河的模式,并不是一开始有意去通过收集数据去驱动营销,大数据只是在云化模式下自然结出的果实。

 

所以,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请首先忘记大数据,大数据,仅仅是成熟后结出的果实,首先需要的是播种。

 

企业上云,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一剂药引。但是真想治愈”互联网焦虑症“,还需要一个完整的药方。

 

从自己的增量市场出发,建立和云业务相匹配的组织架构,首先让企业云化,自然后结出大数据的果实。最终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让企业成功的实现互联网化转型。

转载地址:http://wquli.baihongyu.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